http://www.kuobrothers.com/article-62.htm
很多網站剛創業的時候創辦人不領薪水,一來資金本來就不多,二來這些錢都是自己人投進去的,感覺一手放錢進口袋,一手從口袋掏錢,覺得有領沒領並不重要。我們一開始創業也是這樣,也有和我們同期創辦的網站,是用工時來換取股份,或是找熱血青年無償來工作。當我們事後想想,這些都不是好的方式。最好也最正常的方式,是「所有參與創業的人,都領合理的薪資」。一開始就讓這家公司像是一家最正常的公司。
為什麼要這樣呢? 因為你必須讓你的財務收支反應真正的成本結構。如果你不領錢,大家不領錢,公司帳面上的成本其實是「錯」的。公司實際的虧損其實比你想像的多,你以為一個月賺進來二十萬就能損益兩平,真實的數字可能是四十萬。公司追求的不只是損益兩平,還必須把早期虧損的投資賺回來,再生出更多的錢分配給投資人。當你低估了早期的成本,你永遠不知道到那一個點你真正賺錢。除了薪資,大部份創業早期的公司還會這邊省一點、那邊省一點。像是自己花錢買很多東西送給公司。節儉是美德,但是這對創業來說並不一定健康。
另一個很實際的事情是,當未來你打算增資,新的股東大概不會appreciate你過去不領薪水的犧牲而願意用比較高的價格入股。未來當你股份被稀釋後,甚至你有天可能變成股份的弱勢,當你回想當初你其實沒領薪水,或低估自己價值沒領到合理的薪水,這件事也許並沒有你當初覺得的合理。
再來就是考慮到團隊士氣,不管大家是為了夢想、為了股票創業。當公司爭爭日上的時候,做起來總是比較開心輕鬆。當公司不成長,甚至長期下滑。跟著你創業的這些人,會開始懷疑跟著這家公司付出青春的價值。如果他們沒有領到合理的薪水,在這公司的下坡段你很難留住人。絕大多數的公司不是一路成長上去的,而是上上下下,你需要留住這些人,他們要有合理的薪資來養家活口,在公司不如意的時候,薪水至少是留得住他們的理由。不用說一般員工,如果不領薪水,就連創辦團隊在公司面臨瓶頸的時候,其實連你自己都可能會難找到奮鬥的理由。
當然資金不足讓落實這件事變得困難。所以當你募資的時候,最好把這些考慮進去,一次募到比較足夠的錢。我們兄弟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想法太天真,以為公司成本就是辦公室租金,50萬就足夠了。真正開始run,發現事情完全不是我們想的這樣。如果你的資金無法給大家合理的薪資,最少你應該退而求其次,給大家合理的股票,並且理解到這是「暫時」而非公司的長久常態。你要用最快的速度讓你的公司趕快變「正常」。在我們的經驗中,因為在台灣網路公司成功經驗太少,因此你的員工可能也並不會非常appreciate這麼早期的股票。所以我們會覺得,有現金就給現金,不要輕易的給股票。
你可能會說,「很多企業的CEO不都領一塊錢或不領錢當薪水嗎?」。是啊! 但是那不一樣的是他們大多擁有的為數頗多的股票或選擇權,已經有很強的流通性,所以讓公司的績效良好的動機,已經足以驅使他們非常努力的工作。但創業早期並不一樣。當然,身為創業家,你必須要相信,如果你要獲得真的好的財務上報酬,薪水是永遠不可能達到的。你的股票未來產生的價值,才是你真正的終極目標。但這條路是慢長的,絕大多數的公司永遠也沒達到這個終點,正常領薪水某個程度讓你在步向這條路的途中比較平穩,你個人的財務沒有困境的狀況下,你比較能好好run這個公司。
創業家要不要領薪水?
這個問題我問過許多準備創業的人,答案多數不是不領薪,就是選擇領取少少薪水能過活就好。過去,我也犯了相同的錯誤,認為自己薪水少領些,公司才能有更多的資金去運做。後來才發現,原來這是一件多麼愚蠢的錯誤,公司如果靠你少領個三、五萬就能發達,那也真的是太神奇了。當然,如果你確認未來公司「絕對」不會有新的夥伴、新的股東,你也不在意財務、成本、支出與管理,反正左手右手都完完全全是你的,那倒是真的可以不領。不過,這已經不是創業家該有的精神,也不是一位經營者該有的作風。無論是創業或是營業,公司正常化與制度化絕對是必要的,領薪水「絕對絕對」是公司「必要必要」的支出,會這麼強調,你一定要了解他後續的影響。
創業家要領多少薪水?
我們先談談,創業家該領多少薪水。簡單來說,創業家肯定會比正常上班族來得辛苦(你以為創業很輕鬆?),許多創業家甚至沒日沒夜都在上班,如果你連薪水都不捨得領,那就更別談論加班費了。出來創業最主要也是要獲得家人的支持,如果家人問你「弄到沒日沒夜阿是賺多少?」,如果這時候你回答:「公司還小啦,我自己都沒領薪水是能賺多少」,這時你已經讓家人先陷入“你還是去找一份工作吧”的潛意識思維危機。相信多數的家長不會希望子女為了創業,而失去一份工作應有的正常收入。但如果你是這樣回應:「是沒賺多少,但至少現在薪水是外面上班的1.5倍」。那麼,任何人都會開始轉移焦點,問你真實的創業內容,並給予其它的協助,而不會把問題纏繞在這個議題上。安定與安心是家長與親屬最在意的,如果創業無法獲得家人的支持與認同,後續將會有更多的難題發生。創業家本來就會比上班族所付出的工作、工時多很多,因此你所領取的薪水是原本創業前的1.2~1.5倍其實是相當合理的。雖然這不是創業家領薪水最重要的出發點,但卻是安定家人的著力點。
公司很快就沒資金怎麼辦?
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發生,如果公司資本額才100萬,我一個月領個5、6萬,那四個人(創辦人)一起領不就撐不到五個月?那還是一開始一人領一萬就好,這樣說不定大家還可以一起撐至少一年。答案是:想得太完美了。你認為你可以領一萬過日子,別人也可以領一萬過日子?你領一萬家人沒意見,別人領一萬家人不見得不會有意見。這雖是一種折衷的想法,但卻不夠現實面。現實可能是,公司錢還沒燒完,共同創辦人的生活可能無法維持,生活無法維持就容易影響心思。由於沒有穩定的收入,這會讓其他創辦人也陷入部分的家庭危機。如果你領一萬可以過日子,那何不領五萬,但你每個月必須存四萬下來。這存下來的四萬元,比公司省下來沒發的四萬元還更具有價值。你知道為什麼嗎?多數公司沒有資金的時候,靠的就是增資,如果你沒存錢,那來的資金可以讓你後續增資。公司如果沒有正常的增資,後續的創投或新股東加入,你認為他會幫你買掉之前你沒領到的薪水嗎?問問其他創業前輩,你可能會得到你不想聽的答案。
當然,有些創業家會把錢花掉,有些會把錢存下來,這些本身就是實際需求產生的結果。未來到了增資時,大家還是要共同面對「掏錢」的問題。但這是公平的,大家創業時都領取相同(或差不多)的報酬,這時候公司沒錢要增資,大家繼續拿錢出來也是正常的。總不能有人把錢花光了,還要獲得相同的股份。這樣對於辛苦存錢的股東,就變成不公平。當立足點相同的時候,才能讓大家清楚問題所在。否則,當大家都沒領薪水遇到問題時,誰來負責解決問題?
正常領薪水是為了計算成本
這點才是最重要的,正常的財務與資金運作,才能讓你了解公司的成本。公司從無到有,過程有太多的成本需要被計算。創業家這段期間是最需要好好學習的時候,但如果你在這個時間點,破壞了規則,弄亂了成本基礎。你不但無法學習,反而還隱藏了許多危險因子。創業初期人事成本與硬體成本是相當高的,隱藏這些成本支出,會讓你無法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損益兩平,也會讓你的營運計算產生落差。所以當你創業初期,如果財務架構都是錯誤的方式,後續你會更難修正他,或是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來調整。而這不只是薪水,還包括油資、水電(有些人在自家辦公)與更多無形的支出。讓成本浮現才是正常公司運作的法則,台面上的事情創業家本來就要想辦法去解決,而不是藏到台面下讓問題越滾越大。難道你創業純粹是為了隱藏問題與躲避問題? ( 因此無論獨資或合夥,結構上必須讓財務正常 )
領薪水比不領更長久
創業要比氣長,因此你更需要空氣、水分與養分。你有正常的薪水,你將可獲得家人與朋友更多的支持;你有正常的薪水,你可以省吃儉用存下更多的資金,如果未來要增資你將會有資金可以再投入,避免太多的股份稀釋;你有正常的薪水,你更能計算公司財務運作與資金需求,讓公司正常化的運作。如果你不領薪水,家人或朋友會為你擔心,可能鼓吹你找份好工作上班就好;如果你不領薪水,未來資金燒盡需要新投資人加入,你只能眼睜睜看著你的股份被稀釋,因為你的公司不會因為你不領薪水而市值變高;如果你不領薪水,那你何時才想要領薪水?而當你想領的那天,就是第一個引爆點,因為公司的成本瞬間莫名其妙拉高了。所以,正常領薪水肯定比不領更長久。
即日起,你也是受薪階層
當老闆沒什麼了不起,了不起的是當一個正常運作公司的老闆。如果老闆都照顧不好自己,也沒薪水可領,你認為員工會放心的把未來交給你?當老闆的確沒什麼了不起,因此你也只是這家公司的員工之一,了不起的只是工號是0000號,沒人可以搶贏你。既然你也是員工之一,自然也就是受薪階層,領份薪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,不用不好意思。因為,所有的不好意思,都是因為你不正常領薪水而造成的後遺症所產生。